行业化解决方案
   平台化应用集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按企业规模划分 > 集团/企业 > 专家观点

通软NC 给集团企业一颗奔腾的心

今天,通软软件公司不光是扮演一个产品提供商,也在做一个项目的建设商,现在通软也在做很多咨询。那么信息化,一体化的信息建设肯定离不开咨询。首先,我们去把事情搞对,就是怎么样搞信息化建设,然后才能做集成。

我们在做应用集成的时候,整个有一个感觉。我们在重审以前很多技术和做法,以前所有信息化技术和经验,在应用到新的领域里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通软在这面也对企业信息化有自己的一些领悟和感觉。

在早期企业上ERP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老是最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信息化应该分有很多层次。

最基础的层次就是资料的收集和共享,完成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协作、监控和预算这一内容。这是一个最朴实的概念。

经过这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以后,很多用户、客户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信息化建设第一步就是我们要搞好资料。当我们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做协作、监控、决策这一内容。协作可以提高业务精准性,这个大家都理解得非常深入。

企业对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适应其本身应用的变化。很多厂商也说,满足个性化这样、那样,但是通软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理解。

首先来看,管理信息系统最容易变,而且一定要变的东西就是管理纬度的变化。在管理初期,企业肯定非常关注产品的形态,对一个产品的投入、研制和整个运营。如果到了后期,企业做规模化经营的时候,可能更关注,假设我的区域怎么管,不管是财务、预算、供应链生产,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区域为中心。

现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多维度管理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和系统的平台一定要支持企业的管理纬度的变革,从我们的订单、财务、报表、审批流、业务流程全都要支持。通软在平台化建设里面这方面做了一些长足的进步,在我们产品当中所有的订单也好、所有的财务管理也好、所有的流程也好都支持动态纬度的增加和不同纬度的统计。

再有一个就是流程的重组和变化。企业很多业务的起始点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刚开始面对库存生产的时候,从制造开始来做。有可能我面向订单生产的时候,把订单收集起来以后,再拆解我的生产计划和制造。这种流程的变化一定要基于有平台化的技术的产品来做,通软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流程和环节全部进行拆解,用平台来进行组装。从概念上来讲,基本上就是这么来完成的。

另外一个,我们叫做以决策驱动的管理变化。

最近我们在给国泰君安做了一件事情,首先做一个统一的业务平台,它把所有信息系统数据全部凑到一起,凑到一起的目的是做深入的刻划经营。要从无数的信息当中,挖掘哪些信息是最有用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哪些客户喜欢风险度比较高的股票,哪些客户喜欢稳健的投资的股票。他要从知道客户到识别客户再帮助客户来经营。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企业业务起始点不是再去拍脑袋了,而是要根据经营数据和可以收到的所有数据来做进一步的更有效的一个经营。国泰君安认为自身以后不再是纯粹的经营商,更多是来帮助用户来做资产经营的企业。

通软又做基本档案、自定义档案、多组织的抽象,我做了这么多年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实施的产品,我个人感觉如果企业的管理纬度不树立清楚,有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比如我这个部门和那个部门长得不一样,其实它的业务运营范围和模式会不一样。但是这些管理口径如果不树立清楚的话,管理肯定会出现极大的混乱。

现在有很多的软件开发商在第二层业务模型里面,都是写代码,它们整个模型的可变性、可塑性显得非常难。通软在这方面也做了长足的探讨,可以定义我们业务中间层的数据和全动态。比如我们以后在近期可以看到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可以定义我们所有的单据和库存的影响。通软在这边做了非常高度的抽象和总结,它可以更容易满足大家在各个层次上的变化和调整。再往上走是功能模型、业务模型,这个相对来讲,显得相对比较固化。其实最难做的就是业务协作和业务决策。那么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让多个业务之间它们协作起来,互相推动起来,在整个通软现在的平台,它解决最多的就是业务的协同和业务的决策。我们既可以做财务之间的协作,也可以做多流程之间的协作。我们在横向来看,实际上不管是哪个报表还是什么纬度的分析,都会从多维的管理口径来看。再从分权体系来看,基本上软件都可以按多维口径来授权,也可以按业务线这条模式授权。也可以让我的销售组织、业务组织都可以授权下去。

通软的整个抽象模型做下来以后,对于企业来讲,我们怎么样来做到它自己的一个信息化的框架?有我们咨询方面的一些内容。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UAP这个平台。UAP平台实际上是我们信息化集成的基础,这个基础,我们来做一些介绍。

首先我们UAP可以满足企业级的应用,可以满足我们配置的应用,可以满足大型管理软件的应用。

对于企业应用平台来讲,它一定要满足随需而变,灵活、扩展等这些东西。

我们现在的平台不纯粹是面向设计的平台,它是面向于我们真正去做业务的平台。说得过分一点,我们开发人员可以拿着我们的平台直接跟业务人员沟通。通软现在自己做的也有一些比如说界面的模型,流程模型的处理,在这些平台整合当中就会真正获得叫做应用平台的工具,它可以极大的缩短我们开发、实施的周期。再往上走的话,是我们业务层面来进行驱动。

软件最怕的是什么?开发商说,对不起这件事情我改不了,这个我也改不了,那个我也改不了。对于一个平台软件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它可以让用户参与到它中间的一些规则的制定,比如我可以给你一些规则去定义这些东西,我可以在各个环节当中进行配置。那么规则引擎作为一个技术厂商来讲,其实能够制定规则是很简单的,但是让这个规则跑得快是最难的。通软在这个上面,也进行了非常多的优化,可以让我们用户来定制规则,在超大规模数据下跑得非常快。

还有我们的工作引擎,这个是通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引擎,也支撑了通软很多业务的发展。通软的交互模式是什么?可以让我们企业用户直接用,也可以上决策层直接看到商业报表,也可以让我们的IT实施顾问来参与他们的实施,也可以让我们的开发专家在里面进行开发。基于通软的平台,我们的个性化可以80%来进行个性化配置,而不用动代码。可以让我们的咨询顾问来做80%的个性化。现在我们自己做的比较多的是企业搜索这些内容。

刻划配置是蛮有意思的事情。参数配置、自定义项、流程配置等这些东西,参数配置、自定义项这个东西都蛮简单的,界面配置,通软可以做得到什么?不同的用户可以获得不同的界面、不同的内容,这个可以由客户自己来定义。更可观的是我们所有的操作业务界面,可以做到界面的规则由用户自己制定。在我们整个开发体系里面,这也是通软的关键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开发界面进一步达到只要逻辑配置对了,技术是可以极大的缩短我们的开发周期和实施周期。还有一些界面模板等这些东西就不仔细介绍了。然后,打印这些东西都可以自定义化。

通软有一个核心的业务组件,一个是业务流程平台和审批流。这两个有什么用呢?通软平台里面可以做到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溯源,这个在我们业务集成里面非常有用,达到了整个的溯源的过程。比如我们在最后的环节希望知道前面所有环节,在第一个环节要知道后面所有数据执行到什么地方,这个东西在UAP系统当中可以得到。

我们整个流程平台,实际上可以来完全动态的从咨询的结果达到我们的开发组件到我们全过程的可视化配置,就完全满足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也可以做企业的任务预警,然后及时的沟通。这也有一些后台任务,可以非常方便的执行。

产品引擎,在我们整个平台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型管理软件里面,我们会有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支撑,在各个层次上都可以做到横向、纵向的扩展。我们每个版本也会做压力测试。这是万人的压力测试报告,可以获取超大规模的应用。

我们在UAP新的版本里面,做了一些云计算的模型。在通软这里面,做了一个类似于分布式计算模型的控制器,来协调和控制所有业务结点的处理。那么我们首先要要求企业的业务进行拆解,来获取它可分布计算的能力,这样可以利用比较低端的资源,更有甚利用我们闲置客户端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云计算,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定义。另外,我们可以做一个永不停息的系统,可以做到集群统一的监控平台。

企业安全搜索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所有的数据进去以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特别在经营决策上,找起来非常的困难。数据进去以后,不管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消费起来很难。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领导层或者任何一个在企业里面的人,他不能有效的去消费一个企业的数据的话,那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是很低的,就是他想知道的他不知道,那么我们企业安全搜索提供了什么?提供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整合。整合完了以后,可以进行一体化的搜索。我们可以做到什么呢?你有权限的数据,你可以搜出来,与你无关的数据,即使主题相关,你也搜不出来。并且通过这些驱动,直接打开我们的界面,可以达到我们的业务的一些处理。

企业为什么通软要做应用集成呢?通软其实在很多企业里面已经是核心的信息资产,这些核心信息资产很难跟其他信息系统进行共享。通软在整个平台当中,按平台化的思想来做。通软的集成平台可以提供UAP的基础平台,可以做组数据模型,可以做企业服务总线,这些实际上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技术来完成这些内容。但是,它实际上作为整个平台来讲,它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早期拥有发布的很多平台,很多接口,它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事实性的标准。我也希望按照我们这个平台发布的接口,以后成为一些真正可靠可运行的标准。

其实在所有的企业信息化里面,持续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软也依照我刚才前面介绍的所有的这些开发理念和设计理念来提供一个对外的开发平台。

服务反馈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人才招聘 | 法律声明 | 地图
  版权所有:成都通软软件有限公司 GS © 2011 蜀ICP备06020769号